熟悉商标注册相关知识信息,促进商标注册成功率,为商标注册申请用户节省时间和费用
保健食品商标分类全解:跨越5大类的品牌防护网
保健食品商标注册需构建“功能+形态”双重防护体系,根据产品特性覆盖3个核心类别及2个防御类别,避免陷入“无效注册”陷阱。
一、核心注册类别
第5类(医药制剂)
0501群组:维生素、益生菌等膳食补充剂
0502群组:医用营养食物(如糖尿病专用代餐粉)
注册要点:含药食同源成分(如灵芝、人参)必须注册此类
第30类(方便食品)
3005群组:非医用营养粉、酵素、代餐奶昔
3002群组:保健茶、功能型蜂蜜制品
典型案例:某品牌“姜黄素固体饮料”因仅注册30类,被竞品在5类抢注导致下架
第29类(营养食品)
2907群组:冻干燕窝、即食鱼胶等高级滋补品
2913群组:蛋白质粉、氨基酸强化食品
二、防御延伸类别
第35类:线上销售、特许经营(电商平台入驻必备)
第44类:健康咨询服务(搭配营养师服务需注册)
三、跨类注册风险警示
形态跨界:口服液需同时注册5类(药品)和32类(饮料)
功能跨界:助眠软糖要覆盖5类(保健功能)和30类(糖果形态)
技术跨界:添加专利成分需注册第1类(化学制剂)
注册实操策略:
通过商标局官网“类似商品服务查询”输入“保健食品”,系统自动关联5类0502和30类3005
采用“5+30+29+35”基础矩阵,年费预算约4800元(4类×300元/类+代理费)
避免使用“增强免疫力”等医疗术语,改用“元气支持”等中性表述
24小时免费咨询
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,座机请加区号